联轴器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联轴器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如何实现经济新常态下的稳定就业

发布时间:2021-01-21 15:14:51 阅读: 来源:联轴器厂家

如何实现经济新常态下的稳定就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与此同时,随着劳动力市场的逐步放开,人们有了更多职业选择的机会,企业也能在市场上自由地招聘人才,原本计划分配的劳动力就业体系逐渐向市场化方向转变。由于经济增长与就业增加的密切相关性,国家每年都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以保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水平。然而,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了多年之后,不可避免地要进入增长率有所放缓的时期,即进入减速换挡期。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担心是否经济增长率的调整会影响到就业的稳定问题,如何看待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新时期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变动

当前,我国经济正经历着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的过程,就业保持平稳变化,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仍然面临着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  (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逐步转变为中高速增长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有3645.2亿元,到了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规模已经达到了568845.2亿元,36年间我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55倍。从经济增速来看,1978年改革开放的刺激效应带来了当年经济总量11.7%的增长,在此之后经历过20世纪80年代中期通货膨胀导致的名义经济增长率虚高,以及20世纪90年代末期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短暂减速,35年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8%,其中“十一五”时期高达11.2%。但是,进入“十二五”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回落至两位数以下,近两年经济增长率降至7.7%,可以明显看出经济增长已经开始逐渐步入一个新的阶段,我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  (二)我国就业始终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  从就业数据来看,相对于经济增长的上下波动,就业始终保持了一种平稳增长的状态。从2009年到2013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一直在不断稳中有增。2009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为1102万人,到了2013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已经达到了1310万人。今年上半年已经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37万人,已完成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目标的73.7%,预计有望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从失业率的情况来看,近十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3%以下,在经济活动人口增加的大背景下,失业率保持基本稳定意味着就业总人数保持上升的趋势。与现实更加贴近的调查失业率的发布,也显示出我国就业保持稳定的基本趋向。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末全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5%,已连续4个月下降,因此总体的就业情况依然保持稳定。  (三)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均存在结构性问题  从产业构成的角度看经济增长的结构可以发现,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到2013年这一比重已经下降到了10.0%;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呈现出波动的特点,总体上而言保持稳定,在2013年时略有下降,为43.9%;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表现出上升的态势,2013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了46.1%,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的比重。但总的来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然处在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第三产业的比重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仍然面临着结构性矛盾,需要进行经济增长的结构转型。从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来看,2013年三次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的比重分别达到31.4%、30.1%和38.5%。与经济增长的结构相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农业就业人数占比仍然较高,而第三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明显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就业吸纳作用,因此就业结构也面临优化的问题。  二、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与稳定就业  并不矛盾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增长平台,由于我国总体的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种调整变动使得我们能够在新的增长水平上实现就业的稳定变化,所以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与稳定就业并不矛盾。  (一)经济增长到达一定阶段必然面临增速回落的问题  首先应该看到,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建立在十分脆弱的基础之上的。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总量很小,因此经济高速增长不仅是可能实现的,也是迫切需要实现的。然而经过了这些年持续的高速增长之后,我国经济增长也面临着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以及贫富差距扩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在确保一定的经济增速的同时,进行经济结构的转型和调整,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牺牲一点经济增速来保证经济增长的质量。可以说,之前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在低水平上的跨越式增长,而到现在我国经济将进入高水平的稳健式增长阶段。与此同时,我国产业重心正在逐步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2013年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然而,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要高于第三产业,因而三次产业结构的这种趋势性变化也使得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不可避免。  (二)就业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依赖程度在不断减弱  反映就业增加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最重要的指标是就业弹性,是指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对应就业人数增加的百分比。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弹性进行测算发现,我国的就业弹性是在不断下降的,1978年我国的就业弹性是0.168,而到了2013年就业弹性只有0.046,由此可见经济增长对就业拉动的作用在下降。但是,通过对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增加的城镇就业人数进行分析后显示,近几年这一数值却在不断上升。2009年我国经济增长率为9.2%,当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02万人,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创造约119万人的新增就业;而2013年经济增长率仅有7.7%,却创造了1310万人的城镇新增就业,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将带来约170万人的城镇新增就业。以上两个数据都说明了就业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依赖程度在减弱。  但是这两个数据不同的趋向也反映出我国目前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上面的数据表明,即使在就业弹性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仍能实现城镇就业的稳定增长,主要是因为城镇就业中第三产业所占比例高,而第三产业增长的就业带动效应最为明显。测算表明,1990年以来我国第三产业每1个百分点的增长带动的就业人员高出第二产业30%左右。对于总体的就业弹性来说,第一产业对就业增长的带动作用很小(甚至为负),并且还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因此拉低了总体的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影响。所以,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得我国能在总体经济增长带动作用减弱的条件下实现城镇新增就业的稳定增长。  (三)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将面临劳动力短缺问题  从另一角度看待就业问题需要涉及到劳动力的供给。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目前,我国老龄化程度在不断提升,200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了10.3%,到了2013年这一数值继续上升到了14.9%。可以预见,未来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人均寿命进一步延长,老龄化问题将不断加重。同时,计划生育带来的政策效应和抚养孩子成本的不断上升使得人口增加缓慢,我国将由劳动力明显过剩的状态逐渐转变为劳动力短缺的状态。2010年我国适龄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峰值,2011年比重下降,2012年、2013年适龄劳动人口的绝对量开始下降。所以,未来我国新增劳动力就业人数将下降,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将不会对就业稳定产生大的影响,相反则要关注的是如何保持就业规模来实现一定水平的经济增长,如何在劳动力逐渐短缺的情况下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问题。  因此,由于我国经济内在的自我调整的需要,就业增加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在逐步下降的现象以及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劳动力资源禀赋变化的事实,我们不必过于担心经济增长率的小幅下降对就业水平的影响。  三、新经济常态下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虽然通过上面的分析得出了经济增长的放缓并不必然导致就业稳定问题的结果,但是我们仍然要在一定的经济增长水平下充分利用现有的劳动力资源,使得每个人都能发挥出最大的劳动效率,实现充分就业。  (一)结构转型过程中更多地向服务型行业转变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这其中关键的一环就是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许多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或者新建项目的过程中往往贪多求快,仅重视企业所能带来的税收,而并没有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情况和劳动力情况合理地进行企业的布局和规划。并且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引进的大多数是生产性的工业企业,所能创造的就业机会比较有限。因而企业的进入虽然能支撑当地的经济增长,但是却不能有效地带动当地居民的就业,并且产业结构的单一化也使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所以,未来我国在不断推进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一方面,这将会延长产业链条,打开企业的成长空间;另一方面,也能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多措并举保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水平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在逐年快速上升,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达到了727万人,为历年来的最高值,高校毕业生已经成为数量庞大的就业群体。高校毕业生是劳动力人群中最具有知识性和创造性的群体,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不仅对于人力资源是极大的浪费,同时也会使社会产生不稳定的因素。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既需要毕业生自身的努力和修炼,同时也需要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在政府部门方面,从源头上改善课程结构,使得在学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和社会需求很好地接轨,同时还要进一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大学生参加实习或者社会实践,创造接触社会的各种平台。在学校方面,应该多和用人单位联系沟通促进就业,并且及时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就业信息,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做好服务工作。  (三)积极帮扶产业转型过程中下岗人员的再就业  下岗人员的再就业问题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社会问题,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的深入,这一问题将会变得更加严峻。我国提出了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要逐渐摆脱资源依赖型产业结构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原来这些领域的产业工人将面临着失业的问题。由于这些产业工人往往对于原有产业的技术熟练度已经非常高,并且掌握的技术比较单一,因此他们很难立刻适应产业转型后新兴产业的技术需求,从而难以在新兴产业中就业。为此国家需要对这些落后产业的下岗工人进行再就业培训,目前的培训内容比较宽泛,缺乏针对性,形式主要是由政府部门组织的培训。未来再就业培训需要与企业的培训结合起来,如果企业能够吸纳这些下岗工人,那么可以对企业再就业培训进行补贴,企业将很好地对工人进行适应本企业技术手段的岗位培训,从而能够提高培训的效率,而且使得未来的就业结构将会与国家的产业结构很好地衔接起来。  (四)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重点人群就是农业的转移人口,当前我国提出了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这其中也涉及到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合法稳定就业的方面。一方面,目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多是季节性就业的形式,也就是所谓的“流而不迁”,这造成了农业部门仍然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另一方面,他们中的许多人是在城市的非正规部门就业,没有纳入到城市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当中,不利于劳动者健康程度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的农民工数量达到了26894万人,如果能让这部分规模庞大的群体在城市里获得稳定的就业和收入,不仅能有力地推动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而且也能为未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提供稳定的劳动力资源。

莎普爱思滴眼液

莎普爱思滴眼液

莎普爱思滴眼液